Sent to you by nothing via Google Reader:
你不知道的蒋经国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迄今已经22年了,这位前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大名,从来不曾像最近这样被岛内人士频繁提起。蒋经国故去的这段岁月,台湾历任政治领导人,从不曾像马英九以如此慎重的仪式纪念他。去年大选之后,就如同早年国民党同志到北京香山碧云寺祭告孙中山英灵的况味,旗开得胜的马英九到桃园头寮蒋经国灵寝,以胜选重新赢回执政权,告慰蒋经国在天之灵。迄至近日,马英九高调纪念蒋经国,台湾的时空,似乎又回到1988年春天,蒋刚辞世时那段"痛失中流砥柱"的"后蒋经国时代"。
有的政治家,生前大权在握、唯我独尊,死后却身败名裂、家人不保;有的政治家,生前仿佛是缔造历史的伟人,死后其头上的光环却日渐暗淡;有的政治家,在台上之时风光无限,其实只不过是历史上的匆匆过客;而有的政治家,生前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死后其历史作用日益彰显,是当之无愧的历史伟人。蒋经国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伟大人物。
按说,蒋经国是靠其父亲才一步一步走上权力顶峰的,并非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创业之君"。在二十世纪蒋家还搞"世袭制",蒋经国能做个"守成庸主"就不错了,离"历史伟人"相距甚远。
而在蒋经国离世十几年之后,他却成了海峡两岸为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历史伟人"。马英九在蒋经国逝世十五周年的时候写过一篇追思文章,文中说,"15年来,在'谁对台湾贡献最大?'的民调中,蒋经国始终高居第一。"台湾《天下》杂志的民调也显示,蒋经国在去世十几年后依然被民众视为"最美的政治人物"之一。
在人们心目中,依旧有若干关于蒋经国的未解之谜。可能有更多人不解,纵使岛内蓝绿对抗如此两极化,蒋经国为何总是民意调查中排名第一的领袖人物?他何以能备受台湾民众肯定?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蒋经国一生中,不晓得吃过多少苦,在俄国14年,他做过苦工,从做粗工开始,做翻砂工,用铁锤把铁板锤平。蒋经国耕过田,俄国实行集体农场,派他到谢可夫农村,在那里,没有床睡,没有饭吃,还好遇到了沙勿牙老太太,收容他到家里住,给他面包、红糖。蒋经国做过卫生管理员,专门负责扫厕所。斯大林把他充军到西伯利亚,在乌拉尔地方做矿工,工作强度大,但是却吃不到足够的面包,如果工作没有做好,还会挨皮鞭。
王升讲述,蒋经国在俄国身无分文,还讨过饭。有一回,蒋经国发觉一家餐馆后面的水沟里,漂着一层油水,他饿得头晕,想办法把这水沟里的油水刮起来,用一只罐子装好,再找东西来烧,就吃煮热的"油水"填肚子。天下大雪,夜里冷得不得了,蒋经国找到一个大垃圾桶,在桶子中间挖个洞,他委身蹲缩在桶里,度过寒夜漫漫。蒋经国半路上病倒了,多亏遇到另一个要饭的孩子"小彼得",把每天讨来的饭,比较好的东西给他吃,才没饿死。后来,"小彼得"死了,蒋经国曾写过一篇文章《永远不要挂起白旗》,纪念这位患难之交。
蒋经国滞留苏联,1927年间,他申请加入苏联红军,被派到驻扎莫斯科的第一师,当过兵,曾进入列宁格勒中央红军军事政治研究院;也当过莫斯科电机工厂学徒工,在乌拉尔金矿场当矿工后,又当过乌拉尔重机械制造厂技师、助理厂长、《重工业日报》的主编。
蒋经国脑海中最深刻的记忆,在苏联留学、落难12年,特别是最艰困危难的岁月里,"我在乌拉山重机械厂多年,唯一对我友善的就是方良。""她是个孤女。我们在1933年认识。她当时刚从工人技术学校毕业,在那家工厂中还算是我的部属","1935年3月,我们终于结婚。"
30多年后,当他父亲把国民党当局的权柄交接给他,他竟日奔波于台湾、金门、澎湖……山巅海滨,他一身素色夹克外套、鸭舌便帽、旧长裤、布鞋,轻车简从的装扮,与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信仰的托派思想,和他流放西伯利亚、当工人、当农夫的形影,似有前后辉映、异曲同工之妙。
蒋经国先生是这样一个人。
1、 清廉。蒋经国先生的清廉表现在自身清廉与严惩腐败,而且从获得第一份官职开始,直到去世50年的从政生涯, "官"越做越大,一生如此,这样的坚守谁不崇敬。这清廉,一是自身,二是家人,三是打击贪腐,四是整个政风,只有从这四个方面界定,才能真实对蒋经国先生 的清廉给予准确评价。
首先,自身清廉。1944年8月1日离开县长任上(这是他的第一个正式职务)时说:"我在县长任内,未曾为我私人取 用分文,动用粒粟,本人因私事而花之电信费用,皆应在本人薪饷下扣除,不得在公费项下开支";到台湾后,外出视察,饿了直接向小饭馆买个盒饭就吃;带着家 人看电影,跟一般人一样排队买票;一生从未置产,以至于没有积蓄。
其次,严格家人。蒋经国先生不许家人包括夫人与孩子,从事任何经商活 动;他的夫人从不干政,更不帮助任何人说情,以从中收取好处,其低调、朴素到令人同情的程度;明确规定不到28度,官邸不许开空调,以致于夫人不得不到阳 台乘凉;蒋经国先生去世后,靠先生20个月的俸额115万2000元新台币为生,生活异常拮据;年迈的蒋方良对俄罗斯还怀有一份感情,1992年俄罗斯一 名官员以私人身份抵台访问,她从媒体上得知,问胡献堂:"我想见见他,你看找谁安排?"胡献堂打电话给当时国民党秘书长宋楚瑜办妥了。见过面后,胡献堂问 她:"要不要回去看看?"她答说:"我没有钱,怎么回去?"自1937年离开祖国后再未回到那片土地;去世前,蒋方良问可否葬在丈夫身边,其言令人潸然泪 下(在中国传统中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因先生长期的严格管束,担心这样的要求是奢望)。
再次,打击贪腐。蒋经国先生上任"行政院长",第一 次主持"行政院会"就通过公务员10项革新,制定《贪污治罪条例》,规范公务员的行为,被视为不近人情;情治首长周中峰、叶翔之等人均为蒋宠信,一次蒋出 其不意(他经常如此)到周、叶家中做客,发现居家摆设改变,门前车水马龙,二话不说,旋即将周、叶二人调职,以肃官腐;严惩亲表弟时任人事行政局局长的王 正谊;不畏立、监委庞大的政治影响力,把十多位监委、立委移送法办。
最后,政风清新。由于蒋经国先生的清廉与严惩贪官,他统治时期的台湾政风全面刷新,他全面执掌政权后的整个执政团队,"部长"以上官员没人贪腐,堪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清廉使蒋经国先生获得了巨大的道德威望,也在统治集团内部具有了绝对的道义权威与一言九鼎的独尊地位,当党内部分大老害怕民主引发混乱时,他一锤定音解除"戒严"施行民主无人敢难,因为他及他的家人不怕民主了被人民清算,也不怕国民党在民主后被人民清算。
2、为政。这里的为政主要是指蒋经国先生为政的目的与为政的方式。蒋经国先生在台的统治,为政是全心为民呕心沥血,为政方式是深入民众从无官僚。
先 说一心为民。在江西赣南,他推行新政,一身布衣下乡,打击烟、赌、娼成效显著;在上海整顿金融敢于碰硬(抓了孔祥熙的儿子,被老子干预放了,无奈发表申明 向百姓谢罪),最终与孔宋权贵结怨;到台湾当政后一直重视物价,每天必看柴米油盐糖及面粉物价(与人民关系密切);李国鼎(财政部长)以一句"政府施政应 图利人民"打动蒋经国,一生不喜欢李但仍充分授权,使李为台湾经济作出杰出贡献;有一年石油价格上涨,俞国华("行政院长")将石油价格上调两元,蒋经国 看电视报后道立即约见俞国华,指示俞仅能微调一元。双方为此事发生争执,俞以政府保本为由,力主不能调回。蒋说:"一个失去民心的政府还保什么本!如果你 不执行这项政策,回去好了!因为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再说一生亲民。在赣南,蒋经国先生经常短衣草履,上山下乡,走 村串户,与百姓民众任意交谈(许多决策灵感从中产生);当时有人统计,蒋经国上任专员的第一年,在赣南(11个县)转了三圈,甚至能够说出辖区内有多少桥 梁和水利工程名称;再整个赣南期间,平均每年下乡 200次;1950年代初,在台湾带领退伍士兵筑路,渴了嘴对着水龙头喝生水,饿了随手抓个馒头就吃,在架在绝壁的竹梯上爬上爬下;1978年到1981 年,蒋经国下乡197次,"与民同乐"155天;为考察一条建设中的公路进山21次;1980年永安矿难挨家挨户慰问;到煤矿参观,同意矿上保卫人员搜 身;晚年因经常下乡探访民情,回台北后告诉侍从人员"腿疾日趋严重,脚像针刺一样",侍从人员婉劝他减少下乡行程,蒋说:"算了,待在办公室还是一样痛, 以后不要再讲了!"。
这就是贫民"总统"蒋经国,可以与任何人握手,永远满面笑容,永远与民同乐,永远低调、朴素,永远吃穿随意。国民党能够在民主化之后人民没有抛弃它,就在于国民党享有了蒋经国先生为民、亲民累积的丰厚的政治遗产,
3、 胸怀。令人钦佩的是,蒋经国先生的胸怀不仅为专制的统治者所"不可思议",就是民选的政治人物也难以比肩。 1970年4月24日,蒋经国先生访问美国,遭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博士生黄文雄刺杀未遂,事后蒋经国先生不仅未见任何恼怒,反而要求与刺客见面(绝不是为了 发泄怒气,而是想问问刺客为何有怨恨,但为美方劝阻),并建议美国放了刺客(后交20万美元的保释金放了);美丽岛事件爆发后,警方秉持蒋经国先生的旨意 高度克制,以至于冲突中警方183人受伤,其中伤势较重者达47人(冲突中,群众专向手持对讲机的军官发动袭击,担任行动指挥的少将被人用破瓶砍伤手臂, 负责前线指挥的指挥官则被火把砍伤脑门),群众方面仅有40多人受伤,对峙中还是警方先退场(世界上,如此维持秩序的,恐怕绝无仅有)。事后,形成了国人 皆曰可杀的舆论,蒋经国先生亲自主导处理,无1人判死刑,仅施明德1人被判无期,其他均判14年以下有期;1986年9月28日民进党成立时(此时尚未正 式宣布解除"戒严"),情治部门呈上名单欲抓,蒋经国未批且平静地说:"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1987年12月25日上午, 台北市中山堂举行"行宪四十周年纪念"典礼,蒋经国坐着轮椅抵达会场,在"国民大会"致词时(期间秘书长何宜武代他宣读,此时已说话艰难),在坐的11个 民进党"国大代表"突然站起来同声喊叫"全面改选"(指国会),随后又起身再次叫嚷"国会全面改选",还拿出一面书写着"全面改选"的白布条当面攻击他。 他的部属要严厉还击被制止了——他完全有这个能力还击的。半个月后的1988年1月10日,蒋经国对着他的一个孩子忽然开口:"我一辈子为他们如此付出, 等到我油尽灯枯时,还要给我这种羞辱,真是于心何忍?"3天后,蒋经国吐血而亡。
民主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妥协,而妥协是需要胸怀的,尤其 需要手握大权的专制统治者具有妥协甚至容忍不同政见、政敌的广阔胸怀,蒋经国先生显示了这样的胸怀。蒋经国先生的胸怀除了体现在与自己部属存在政见分歧 (只要有理)时能够容忍与接纳外,最主要体现在民主反对派的应对上。正是这胸怀给台湾民主力量的稳步成长提供了宽松的政治氛围,也使"戒严"解除时没有出 现政治能量的突然释放导致的社会秩序失控,民主着陆的平静、有序(不是没有冲突与对立,而是没有大的流血,更没有死人)为所有国家或或地区仅见。
4、 政绩。着重说说经济成就。蒋经国先生实际主持台湾工作近20年,在这20年的时间里,台湾的经济以难以想象的水平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率,1952-1959年为6.9%,1960-1969达到10%,1971-1980年达到 9.4%,1981-1990年达到8.1%,从1951-1989年38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55倍;人平均所得,1951年到1970年的前20年 从136美元上升到364美元,但从1970年到蒋经国离世的1989年已达7518美元,从1951-1989年38年间人均收入增加了55倍;失业率 长期在2%左右;更为令人称道的是,在经济如此快速发展速度过程中台湾的贫富差距没有迅速扩大,蒋经国主政年代,台湾社会始终未出现贫富分化随经济增长而 加剧的情形。在几乎整个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大部分时期,台湾的基尼系数一直低于0.3,为世界人均收入分配差距最小的社会之一,更是经济迅速发 展阶段贫富差距扩大控制在最小范畴的地区。
这是蒋经国先生对台湾的民主能够平稳着陆作出的最大贡献,因为这一基础确保了民主化后整个台湾 的国民能够理性地享有突然而来的那么多的民主权利——经济上的贫富差距巨大过度形成的对立,往往会导致民主到位后的不稳定,并将民主制度摧毁(这样的国家 或地区俯拾皆是)。所以,没有高经济速度发展而贫富差别较低的经济基础,蒋经国先生具有再大的权威、再大的心愿,恐怕难有民主的和平着陆。
最后,我们将传记作者漆高儒的一个总结转述如下:蒋经国是一个勤劳的人,是一个亲兵亲民的人,他和百姓群众很接近,他是一个认识时代的人。蒋经国惟其是一 个勤劳简朴的人,才可以缔造台湾经济奇迹的成果;惟其是一个亲兵亲民的人,才有台人对他的感念与肯定;惟其和百姓群众很接近,所以他的施政作为才能贴近民 意;也惟其是一个认识时代的人,他解除党禁、报禁,继之又解除"戒严",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实现了民主在台湾的和平着陆。
蒋经国先生去世后,仅有2240万人口的台湾,每年有100万人前往大溪凭吊,近10年来,对台湾几位"总统"的民调,蒋经国先生总是第一,连民进党的大佬除了攻击他的专制没话可说。张学良老人说过一句十分深刻的话,如果没有蒋经国先生,台湾的蒋介石就完蛋了。
我们也许不能用完人来颂扬他,他的三大缺陷谁也抹杀不掉,特务统治(主要应对异党)、打击政敌(主要指整垮孙立人与吴国桢)与婚外恋情(不止一次),但可以 用伟人来敬仰他,永远地敬仰他——他统治期间,呕心沥血实现了台湾经济的腾飞,也最终顺应潮流代价最小地实现了台湾的民主,从而完成了人的升华——一个曾经的专制统治者的彻底升华,这是我们华人世界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华人世界的真正骄傲。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龙天下的博客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