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2011

湖北襄阳办孔明学院设立诸葛亮班引发争议

 
 

Sent to you by nothing via Google Reader:

 
 

via 奶味网-国内- 最新RSS订阅 by webmaster@naivix.com (jeff) on 4/13/11

  新华网武汉4月14日电(记者廖君、田建军)从千人中遴选80人单独成班,实行书院式管理,特聘首席导师,4至6年弹性学制……湖北襄樊学院于今年3月初开办"孔明学院",设立诸葛亮班,尝试一种培养"通才"的本科教育改革。

  这种办学方式打破原有本科院校专业教育传统,究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还是校方借孔明之名的哗众取宠之举?近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淡化专业 弹性学制

  去年12月,襄樊学院发布成立孔明学院的消息,同时在2010级本科生中展开选拔。当时有千余名学生报名,按照1:5的比例,最终选出80人,按照文、理划分,分别进入诸葛亮1班、2班。

  在襄樊学院提供的一份《关于遴选2010级本科学生进入孔明学院"诸葛亮班"学习》通知上,记者看到,孔明学院以钱学森的"必集大成,才能得大智慧"和梅贻琦的"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发展、强化基础、突出能力、因材施教、特长培养"的办学方针,培养德能兼备、基础扎实、潜力丰富、特长鲜明的卓越本科生。

  襄樊学院教务处处长苏顺强说,孔明学院主张"淡化专业,通识为本"。录取学生的1-2学年为通识教育阶段,3-4学年为特长培养阶段。

  此前,襄樊学院组织专班,历时一年时间,对我国本科教育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学、学习过程怎样,学生一进校就进入某个专业,固化在一个专业学习。而80%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一致,参与调查的学生都对学校开设的课程与教育、教学过程不满意。

  苏顺强说,作为一所二本院校,襄樊学院无力改变这一状况,但正在尝试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入读孔明学院的学生先不定专业,而是根据学生志趣、能力等综合情况,个性化设计培养与发展计划,最后专业可有可无。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孔明学院实行首席导师负责制,诸葛亮1班、2班都配备了一名老师担任首席导师,全面负责该班的人才培养工作。同时在全校范围内选拔一批博导、资深教授组成导师团,为他们设计学业计划、学习内容、能力培养以及职业规划等。学生也可以参与到教学,在课堂上自由提问,发表意见。

  周卫军原是襄樊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经过层层选拔,这学期他进入孔明学院诸葛亮1班学习。谈起当初的选拔考试,周卫军回忆说,题目很灵活,大多是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周卫军告诉记者,除一些基础课程外,诸葛亮班还开设有管理学、社会学、高等数学、评判性思维等课程,这些都是原来专业没有的。

  襄樊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弹性学制是指学生完成4年学习后可申请继续深造两年。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后,学校颁发与其所学及特长相适应的学历证书和孔明学院"诸葛亮班"学士学历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学校授予与其所学及特长相适应的学士学位。

  打"孔明牌"还是培养人才?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国时期的孔明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通才";在诸葛亮躬耕苦读的襄阳隆中,湖北襄阳学院开办"孔明学院",提出培养"孔明式"人才的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来各种议论,褒贬不一。

  有网友认为,襄樊学院作为一个二本学校,单靠常规招生手段,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所学院。通过开办"孔明学院"可以一炮走红,提高知名度,有何不可?而且襄樊学院这一"新颖"做法,有望打破沉闷的大学精神,值得称赞。

  也有人质疑,"孔明学院""诸葛亮班"是一种炒作。孔明学院虽标榜启发式学习,但不论生源、师资、教学配置,显然都脱不了传统的学院派窠臼。而诸葛亮是饱尝世情冷暖、阅历民生疾苦,而后遍交贤能、自学成才的"野战派",靠一个教室、几本教材,哪里会有什么将相人杰"一批批涌现",真正的人才需要经过社会实践反复历练。

  有网友直言,"孔明学院""诸葛亮班"与诸葛亮本身没有任何关系,既不是研究三国的学院和班级,更不是探讨诸葛亮的学院和班级。襄樊学院此举只不过是借诸葛亮的名字吸引大众眼球而已。

  对此,襄樊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襄樊学院位于隆中山脚,孔明先生当年就在隆中躬耕苦读,并在后来创作了闻名千古的隆中对。学院建有卧龙广场、苦读亭、躬耕院,还立有诸葛亮的石像。以"孔明"命名,只是提醒学生,能够传承孔明先生躬耕苦读、鞠躬尽瘁的精神,回报国家与社会。

  苏顺强坦言,孔明学院现在的培养目标并不明确,包括学生对自己的志趣走向、特长也不明确,目前仍处在一个探索过程中,希望在学习中发现培养。

  在襄樊学院内部,学生们对此也存在不同看法。襄樊文学院大一一名姓陈的女生说,虽然没有通过孔明学院的选拔,但她认为,这种选拔方式机会均等,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而物理与电子学院的一名姓赵的男生则认为,既然大家在进校时进的是同一个专业,就不应该把学生划成三六九等,让他们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果是想创新教育模式,完全可以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全校推广。

  教育创新与就业需求的平衡

  李豹是诸葛亮1班班长,以前学的是国贸专业。谈到在孔明学院的学习,李豹用了一个"忙"字来形容。除一些基础课程外,还开设有《管理学》《社会学》《高等数学》《评判性思维》等课程,这些是原来的专业所没有的。

  李豹告诉记者:"老师很注重对我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一堂管理课上,就"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老师专门组织了一场辩论赛,这种教学形式在别的班级很少出现。

  记者旁听了一节心理课,课堂上,老师授课方式与普通教学没有明显区别,但课堂氛围比较活跃。针对几名学生的迟到,老师还专门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心理课老师李国毅说,教师教学会进行多种尝试。课上他曾组织学生观看香港电影《枪王之王》,并让学生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方式在其他班很少进行。

  记者了解到,孔明学院学生还有一项"特殊权利":学生只需向老师登记,即可不上课表安排的课程,自由选择上其他专业的课。

  襄樊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设立孔明学院是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全国许多高校也在进行这种探索。学院师资力量有限,不可能让全校学生都按照这种新模式培养,但学院全力保证其他学生的教育,这些博导、资源教授也会给他们授课。而且为了保证公平,孔明学院实行自愿制和淘汰制,除了学院规定必上课外,学生也可以按照进校时的专业,选修相关专业课程。不适应学习或学习能力达不到要求者可要求退出,选择相关专业完成学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孔明学院的初衷是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试图淡化专业概念。但在3-4学年进行素质培养阶段,学院又极力想往某个专业上靠,确保学生有一技之长,便于就业。

  以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实际来看,本科阶段教育主要面向社会、应对就业,"孔明学院"强调淡化专业,那学生学习课程的实际用途在哪里?"诸葛亮班"学士学历证书在社会上能被认可吗?学生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将来的就业发展是什么?针对他们又有什么样的个体培养方案?

  对此,苏顺强坦言,孔明学院的培养模式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尚不能完全脱离当前社会就业形势要求,言语中透露出无奈。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涂艳国教授表示,当前全国强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许多高校也都在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进行探索,襄樊学院这种做法无可厚非,而且襄樊学院紧邻古隆中,借诸葛亮的名号为学院命名都可以理解。但值得研究的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到底该如何设计?如何要求?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许多高校一窝蜂地搞创新性人才培养,根本没有考虑到学校生源、师资、实力等相关情况。

  他认为,现在许多高校领导、教育部门将创新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了学校想方设法搞创新。固然,教育需要改革创新,但更需要脚踏实地培养人才,学校在这方面进行攀比不可取。

(编辑:SN025)
订阅来自奶味网:http://www.naivix.com/china/2011-04-14/1501996.php
奶味网:专业的RSS全文新闻提供商,以后不再有广告了.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comments评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