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 to you by nothing via Google Reader:
一部由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拍摄的《贵州少数民族》的记录片中针对贵州的少数民族们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这群生活在缓刑中的人们,最终会尝到现实的滋味"。
前段时间,新浪微博上传出一则消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穿青族人接到当地公安局的通知要求他们改掉自己的民族,然后从五十六个民族中任选一个。因为现在国家不承认了……看到这里,觉得事情荒诞而离奇,荒诞的是,从五十六个民族中任选一个,还说明给了穿青族人最后的机会,离奇的是,国家现在不承认了!作为一个大国,不是说你举办了多少盛会,搞了多少工程就能得到世人尊重,在你得到别人的尊重之前,务必尊重地球上所存在的族群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如果只有单一的文化,单一的信仰,并且这种单一是强制的,只能是这片土地上所有智能生物的悲哀。
一起来了解一下穿青族
穿青族是一个仅仅分布在贵州黔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员集中,人数较少。由于只有一定的居住区域,发展较晚,而且没有特定的语言,所以不在我国56个民族中,在户口上则归类为"其它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部的毕节、安顺、六盘水市、黔西南、黔南五个地、州、市所属二十多个县,人数约六十七万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据说现在已经增加到了一百多万。
据史志记载,穿青人的族称早期叫"土人",又叫"里民子",后期叫"穿青"。所以称为"土人",是因为他们"居土日久",是贵州的土著民族,这是以居住的历史状况来称呼的;所以称为"里民子",是因为他们先民与早期"里人"(亦泛称"僚"("僚"即为壮族、布依族和越南的岱侬族人的统称。是壮语、布依语RAEUZ(我们)的汉语译词))有关,这是就其历史源流来称呼的;所以称为"穿青",是从"衣尚青"而得名,这是以其服色特点来称呼的。这几种称呼先是他称,进而"穿青"一名被穿青人接受了,成了他们的自称。这个名称最早见于乾隆《威宁州志》,继后是光绪《平选州续志)和民国《大定县志》、《镇宁县志》、《平坝县志》。《平远州续志)和《大定县志》是在记述同治初年农民起义时提到的,《镇宁县志》则把"穿青"作为该县的第四种民族载入史册。此外,清康熙三年吴三桂平水西之后流传于民间的木刻唱本《水西传》也记有"穿青",把他与水西境内的彝、苗、仡佬、龙、蔡、羿、白、仲家等八个民族并列,统称"九种夷蛮"。由此可知"穿青"这个名称,至迟在清初就有了。
继续阅读 穿青族 http://baike.baidu.com/view/77553.htm
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看到关于穿青族人去留问题的官方答案,但是我认为,穿青族作为接近一百万人口的族群,不论民族外在特征是否存在(汉族的民族外在特征显然早就消失了),都不能作为抹掉这个民族的理由。族群的认可应该是由民族的相互认同和族群内的自我认可决定的。
最后分享几则历史,清朝末年,苗族人最后一次争取民族自主权失败后,部分人迁徙到了今天的越南缅甸泰国一带。民国时期,居住在贵州黔南、黔西南一带的布依族人以为无法忍受当时的民族压迫和战乱,迁徙到了今天的越南一带。文革时期、居住在贵州的苗族人以为无法接受自己的传统文化被强制破坏,其中七万人迁徙到今天的泰国北部,文革结束以后,政府要求他们回来,他们提出的的条件是依然保持自己的传统以及信仰。
原文来自布依崽儿的博客http://edward.xiang.blog.163.com/blog/static/313729112010102111301476/
主题相关文章: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牛博山寨 编辑推荐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