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2010

奖励官员也要教育官员

 
 

Sent to you by nothing via Google Reader:

 
 

via 牛博山寨头条 by 信力建 on 12/13/10

12月4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颁奖暨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飞机穿越云层,俯瞰万里白云,如海水般起伏,突然想起了一个有趣的段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逃港者,从广州南沙出发游泳前行,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香港,当被人救起时已经奄奄一息,躺在沙滩上嘴里还呢喃着:"开会、开会……"听闻后香港同胞大惊,一股钦佩之心油然而生。国人喜欢开会是全球出了名的,该开的不该开的都一锅煮,因此会上稀奇古怪的事情也层出不穷。

怪状一,官员到哪都废话多
 

 


 

 

 

 

 

横眉冷对教育官员

整个会议分成了三部分,上午媒体访谈,下午座谈,晚上颁奖。上午的访谈余被分在第二组,主题为"公民并举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一进门就听到一地方教育局局长模仿国家领导人在那里长篇大论,两字一停顿,一句话必须讲一分钟,听得对面的记者直摇头。好不容易等到下一个发言的官员,不等他做国家领导人状,我便直接发问:"贵市有多少人口?"答曰:"在籍的有90万,外来人口60万。"问:"贵市有多少幼儿园?"答曰:"36所,百分之百是公立幼儿园。"问:"36所幼儿园能覆盖150万人的需求?"答曰:"我们每一个幼儿园基本上都有三到四个分院。"问:"你们是否考虑过成本?"不语。边上一位来自上海的处长顺便提及了一个数据让人不得不佩服,"上海每年GDP的一半被转化为政府的财政收入。"看来政府拿着纳税人的钱都底气十足。政府主导学前教育没问题,能解决困难当然好,你们是否想过自己来自东部富裕城市,所以地方政府有财政保障,如果是地区经济不发达,教育应该怎么办呢?由此看来广州还是一个比较尊重市场规律的城市,尽管在公平方面有所欠缺。奕阳教育的高峡老师也同意目前的政府制度无法解决公平问题,不公平跟市场调节是没有关系的。

有记者提问教材内容的时候,政府官员立马出来认定此工作应该归政府主导。余不禁反问道:"你们又不是神,你们如何认定,官员难道权大就真理多,口含宪章?""以不少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为例,他们是不确定教材内容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确立一个大的方向即可,让孩子们自由成长、享受乐趣。显然不能说让小孩记住了一千个数或者背熟了一百首诗就是成功的教育,中国现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已经很严重,政府统一认定的结果就是制造适应考试的机器人"。一番话令在场的官员面面相觑。上午的媒体见面会政府官员扎推,实现了他们口中的主导,公民公民只有公未见民。

怪状二,中国不能有教育家
 
   

 

 

 

 

与熊丙奇先生探讨教育家问题

下午座谈完毕,一行人径直就餐,席间与杨东平教授、熊丙奇教授一起谈及教育家问题,不少教育人士都对"教育家"三个字敬而远之,真假谦虚天知道,反正谦虚不会遭口诛笔伐。北大教育学院一个副院长旗帜鲜明地反对教育家名号像企业家一样在中国泛滥。本人当然同意教育家被庸俗化实不可取,但是过于谦虚是不是有自卑之嫌?在中国唱一首歌的叫歌唱家,跳一支舞的叫舞蹈家,标准如此之低让人啼笑皆非。唯独教育家的标准让人无法企及,教育家不是圣人,在余看来具备以下三点的人应该可以被称为教育家:一、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二、有长期的教育实践;三、培养出一大批可造之才。试问中国人杰地灵怎么可能没有一批真正的教育家?

怪状三,主持人最风光抢镜 
          
          

 

 

 

 

为大学生创新奖获得者颁奖

晚上的颁奖晚会名流云集,徐小平、柳宾、袁岳、顾明远、朱永新等悉数到场,可谓群星璀璨。世上之事往往十全九美,晚会偏偏不凑巧碰上了一个话唠的主持人,前教育部发言人是也。每一位上台的人,不管是领奖的还是颁奖的都被他调侃一遍,比方说袁岳的光头很亮,获奖者发言像背书……如此种种让人不胜其烦。插科打诨只能偶尔为之,说多了就是对人不尊重的表现,况且时间有限,他一个人在那磨磨叽叽,其他人也只能站在边上听。有位颁奖的女嘉宾实在是看不过去,上去也调侃了他一把,说他"长了个冬瓜脸,可以暂时休息一下。"台下立刻爆发出一阵哄笑,主持人自觉没趣。接下来他还是厚着脸皮啰嗦,许多人决定提前退场。正如我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话唠是一种病,反映了病人内心的失落与不满,久不出镜,出镜必抢。

怪状四,民间团体肯定官员
 
              

 

 

 

 

巧遇徐小平先生

一批又一批的官员上台领奖,其中一位来自湖南的官员在感言时恳切地说到:"我们既需要体制内的肯定,也需要体制外的肯定。"一语提醒梦中人,所来者谁?各地教育局官员,平时高高在上;颁奖者谁?民间人士,每前进一步都会碰到无数体制的阻力。向来都是官为民认证,良民证尤其多;民间团体为政府官员颁奖,体制外肯定体制内应该开创了国内的先河,此现象也不失为一怪,应该把它归功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杨东平院长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民间的教育最终应该回归草根,创新奖的焦点不应只聚焦于官员们的身上,他们已经有了体制内的肯定,过多的肯定会让人忘乎所以,创新奖未来的方向应该把更多的肯定给予那些投身于教育第一线的普通教师们。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comments评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